脊髓損傷復康 協助患者重回社區生活

林楚賢醫生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
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

脊髓損傷可引致多種身體功能障礙,很多時候這些殘疾是永久性的。其中最嚴重的高位頸椎脊髓損傷甚至會影響傷者的呼吸能力,可能需要進行氣管造口手術及使用呼吸機。但是,若家居環境許可及有照顧者提供足夠支援,大部分患者仍然可以重回社區生活。

脊髓損傷常見於運動創傷、交通意外及工業意外,過去多數患者是年輕男性,但近年來受傷的長者數目亦有所增加。他們經常因為輕微的跌倒,導致頸部受傷和癱瘓。因此,長者不應輕視跌倒的危險。醫學界暫時未有有效方法治療脊髓神經損傷。在受傷一刻,某程度上已經決定功能缺損的永久性和嚴重性。骨科醫生會盡快進行脊椎固定手術及鬆解受壓迫的脊髓,為神經組織提供一個最好的復原環境,使患者能夠及早進行康復治療。

脊髓損傷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、肺部感染、壓瘡、大小便控制困難、尿道感染和結石、肌肉痙攣、神經痛及深層靜脈栓塞等。脊髓損傷康復通常在專門的康復中心進行。康復團隊會對傷者進行全面評估,配合適當的復康治療及運動以改善狀況;團隊亦會為傷者選擇適合的輪椅、指導家居改裝及使用輔助設備。患者如需要他人協助生活,團隊也會提供適當的訓練,令家人及照顧者增加信心。根據以往經驗,多於90%的患者都可以重返社區生活。

善用智能設備康復機械人等

脊髓神經復原的治療現時大多屬於實驗性質,但現今有不少科技可幫助病人改善日常生活及協助康復,例如智能家居設備、康復機械人和功能性電刺激方法等。未來的研究亦有可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。所以患者應該保持樂觀,積極參與康復過程,避免併發症的發生,以便將來可以受惠於醫學的進步。

<刊載於《東方日報》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