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和治療腕管綜合症

鍾汶庭醫生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
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

腕管綜合症是都市人常見的手部問題,尤其是重複使用雙手的人士,如辦公室職員、家庭主婦和勞動工作者。當從前臂延伸到手掌的正中神經在穿過手腕內的狹窄通道(即「腕管」)受到壓迫時,就會發生腕管綜合症。其症狀包括手指麻木或刺痛、手部無力、難以抓握物體和執行精細動作,或手指變得腫脹,需要甩動雙手去緩解症狀。

幸好,腕管綜合症可透過簡單改變生活方式去預防和治療。正確的人體工學和保持良好姿勢有助防止手腕承受不必要的壓力,例如打字時,應保持肩膀放鬆,手肘呈90度,前臂與地面平衡,將鍵盤保持在手肘高度或稍低的位置;使用手機時亦須保持手腕伸直,避免長時間以極端角度彎曲。當進行重複使用雙手的工序時,應安排定期休息時間,避免長時間重複性活動。建議每30分鐘休息一次,伸展手指和手腕,及交替執行任務。如經常使用振動工具,例如電動工具或園藝設備,亦應避免長時間使用和戴上吸收振動的防護手套。

早期的腕管綜合症有多種治療方法。如已出現腕管綜合症的症狀,首先應盡量避免使症狀惡化的活動。在晚上戴上手托有助在睡覺時將手腕保持於正確位置,減輕正中神經的壓力。尤其在早期階段,即使手托只在晚上佩戴,亦有效緩解白天的症狀。物理治療師亦可指導你進行增強手腕肌肉的鍛煉,提高靈活性及調整動作去減少手腕壓力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和類固醇注射可以幫助減輕發炎症狀,但不是長期解決方案。

如上述保守治療無效且影響生活,便需要考慮腕管鬆解手術。此手術通過切割增厚的腕管韌帶來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和放鬆腕管。這是一項小手術,有充分的醫學證據支持其效果,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,能提供長期的緩解而復發率低,術後恢復只需數周;選擇微創手術,如內視鏡手術和超聲波引導手術,更能夠加快復原。病向淺中醫,早期進行手術能防止病情惡化,從而避免引發肌肉萎縮及永久性神經損傷。

刊載於《東方日報》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