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欄】長者的計時炸彈﹣骨質疏鬆骨折
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五十周年紀念系列之六

劉德榮醫生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
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

以往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意外創傷,隨著人口老化而且醫療日趨進步,高血壓、糖尿病控制得宜,長者壽命越來越長。他們的生活多姿多采,於日常生活或運動時,有機會因骨質疏鬆而骨折,本港每年就處理約五千宗長者跌倒而令大腿骹骨折的個案。

長者骨折後需盡速處理,否則一些因下肢骨折的而臥床的病人,會出現很多問題,例如褥瘡、肺炎、肌肉萎縮等。進行手術能加速骨折癒合,而且骨折地方可即時活動及負重,病人能盡快回復正常生活。

治療一般骨折的方法是在患處鑲鋼片及螺絲,骨質疏鬆的病人的骨頭脆弱,即使鑲了傳統的螺絲,依然不太穩固。最新設計的鋼板與螺絲之間有螺紋,螺絲鎖定後,鋼板與螺絲便會連成一體,令骨折位置更穩固,病人無需石膏,亦可以自由活動。

骨質疏鬆的病人容易再次骨折,故此避免再次骨折十分重要。例如注意家居安全,保持住所光線充足、少雜物,能減少長者跌倒的機會。需要時醫務社工會評估長者的家居環境是否適合繼續居住,而內分泌科醫生亦會跟進病人個案,或會處方藥物改善病人骨質疏鬆的情況。

(刊載於《am730》 , 2011年9月26日)